继飞翔轿车之后,具身智能又成了车企们的“新宠”。
近来,有内部人士向汹涌新闻记者泄漏,新能源轿车巨子比亚迪现已建立具身智能相关实验室,专供具身智能方向,现在的首要使命是进行技能储备。
比亚迪也现已开端为此招兵买马。“比亚迪招聘”官方大众号日前发布了具身智能研讨团队专场招聘信息,宣告面向机器人范畴招聘高档算法工程师、高档结构工程师、高档仿真工程师、高档硬件工程师等岗位。
活跃布局具身智能的车企并不止比亚迪一家。汹涌新闻记者据揭露材料计算,国内共有比亚迪、长安、广汽、奇瑞、小鹏、小米、蔚来、抱负等近10家车企现已清晰未来将进入具身智能赛道。
依据高盛的猜测,到2035年,人形机器人商场空间有望到达1540亿美元,相当于2021年智能手机商场的三分之一。花旗银行则猜测,到2050年,全球人形机器人商场规划将达7万亿美元,全球人形机器人数量将到达6.48亿台。
当下组织和企业说到的人形机器人都是具身智能的一种。具身智能即具有物理实体的人工智能系统。与传统机器人比较,其共同之处在于能以类人感知(如视觉、听觉、触觉等)去了解物理国际,并据此举动交互,一起具有学习进化的才能。从产品形状来讲,具身智能不限于人形机器人,像轮式、四足等均包括在内。
得益于具身智能的宽广远景,以及在研制、出产、使用方面与轿车的天然相似性,具身智能在轿车行业中现已掀起热潮。
商场远景宽广,车企纷繁布局
英伟达CEO黄仁勋日前也在讲演中提及,未来机器人的品种或许不少,但很或许只要轿车、无人机、人形机器人三种机器人可以完结大规划量产。
最早进入人形机器人的是特斯拉。在特斯拉CEO埃隆·马斯克看来,Optimus将成为特斯拉最有价值的部分。
2021年的特斯拉人工智能日上,马斯克就发布了人形机器人项目。2022年特斯拉第二届人工智能日上,Optimus(擎天柱)原型机初次在没有任何支撑的情况下露脸。
时至今日,Optimus现已成为特斯拉的要点事务之一。马斯克曾表明,特斯拉将致力于大规划量产并下降本钱,往后擎天柱的产值将到达数百万台,其价格低于特斯拉轿车,估计终究价格不到2万美元。
特斯拉方面近期发布的视频显现,当时一代Optimus手部的自由度现已到达22个。人类的手一般被以为具有27个自由度,自由度越高,能完结的动作就越杂乱和精密。一起Optimus现已可以“蒙住双眼”在杂乱地势行走,像人类相同坚持平衡,整个进程不依托视觉系统,只依托传感器经过神经网络进行反响。
按方案,Optimus本年将在特斯拉工厂履行一系列有用的使命,特斯拉将在2025年末之前对外出售这些机器人。
不仅仅是特斯拉,国内车企也现已开端布局。
传统车企巨子方面,12月26日,在2024年我国机器人网年会期间,广汽集团推出了自主研制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——GoMate。广汽集团方面介绍,该款人形机器人除了可以精准地进举动作操控外,还融入了广汽自研纯视觉自动驾驭算法,具有自主导航等许多亮点。
广汽集团机器人研制团队负责人张爱民表明,广汽集团方案2025年完结自研零部件批量出产,并率先在广汽传祺、埃安等主机厂车间出产线和工业园区展开整机演示使用;2026年完结整机小批量出产,并逐渐扩展至大规划量产。
长安轿车、奇瑞轿车等也都先后发布过在具身智能范畴的规划或技能。
造车新势力方面,小鹏、小米早已发布过相关具身智能产品。
2022年8月11日,雷军在年度讲演中发布了全尺度人形机器人CyberOne,本年6月4日,北京小米机器人技能有限公司乔迁至北京亦庄小米轿车工厂,并宣告推进旗下人形机器人CyberOne在自家制作产线上的分阶段落地。
2024年11月6日,小鹏发布自主研制的AI人形机器人Iron,小鹏方面称其有62个全身自动自由度和15个手部可动自由度,其选用自研图灵AI芯片,算力3000T,交融智能驾驭范畴技能,结合端到端大模型和强化学习算法,并已在广州工厂参加轿车出产流程。
此外蔚来轿车也已于2023年组建了人形机器人团队,并首要重视算法、动态感知、大模型等底层技能,一起推进人形机器人在轿车制作范畴的使用和推行;抱负轿车CEO李想也揭露表明,抱负百分之百会做机器人。
车企布局具身智能有底气:才能高度复用
可以说,车企造机器人,从研制、出产到使用,都有着天然优势。
此前马斯克点评具身智能的竞争对手说,其他企业的机器人缺少人工智能才能,乃至没有大批量出产机器人的才能,特斯拉则兼具这两种才能,因而该公司在该范畴的抢先潜力十分明显。
这正凸显了智能车企业造机器人的优势,也是国内很多车企纷繁下场与智能机器人企业抢蛋糕的底气。
现在业界普遍以为,车企在具身智能范畴可以部分复用工业和自动驾驭范畴的才能。
民生证券等组织研报指出,从研制端来看,大模型使人形机器人具有了自然语言和视觉、触觉的多模态交互才能,以及习惯多场景的泛化才能,一起大模型的“通用认知性”将提高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,使其具有感知、认知、决议方案和举动的全面才能,为具身智能供给落地或许性。
车企一般具有强壮的自主研制系统,在长时间的开展进程中积累了丰厚的研制经历和专业的技能人才。例如,小鹏轿车的人形机器人Iron正根据端到端自动驾驭大模型打造。
从出产制作来看,车企具有极强的工业才能,尤其是头部车企现已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系统和强壮的出产才能。这些优势可以有用下降人形机器人的研制和出产本钱,加快其商业化进程。
例如广汽研讨院相关负责人表明,广汽发动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制以来,依托智能网联新能源轿车老练的工业链,经过共用车端芯片、激光雷达等零部件来分摊研制本钱。
从使用端看,全球范围内,有多家厂商推出过人形机器人产品,但使用场景仍处于十分前期的阶段,导致产品升级迭代发展缓慢。车企则具有很多机器人的使用场景。
以特斯拉为例,特斯拉Optimus在规划之初便针对工业制作场景,并方案首要使用于特斯拉超级工厂,自带机器人工厂使用场景。
不过关于车企具身智能的发展,某车企研讨院工作人员向汹涌新闻记者表明,车企“财大气粗”,往往是抱着先占位的考虑进入新赛道,落地速度未必能赶上机器人企业,“咱们也在讨论布局的或许性,有了技能储备,即使未来再收买也愈加晓畅。”
汹涌新闻记者 吴遇利
(本文来自汹涌新闻,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“汹涌新闻”APP)